ID卡的工作原理及其在RFID行业的应用
2024-07-31
ID卡,又称射频识别卡,其工作原理基于电磁感应技术。当ID卡进入读卡器的无线电频率场中时,卡内线圈中的电流会被激活,进而触发芯片工作。这一过程无需物理接触,通过无线电波完成数据交换。具体而言,ID卡的工作流程包括以下几个步骤:
载波信号发射:ID卡阅读器通过天线向外发送载波信号,频率通常为125KHZ。
信号接收与激活:ID卡进入工作区域后,其内置线圈和电容组成的谐振回路接收阅读器发射的载波信号,从而产生电源电压、复位信号及系统时钟,激活芯片。
数据读取与调制:芯片读取控制模块将存储器中的数据经调相编码后调制在载波上,并通过卡内天线回送给阅读器。
信号解调与解码:阅读器对接收到的信号进行解调、解码,随后将数据送至后台计算机处理。
后台处理与控制:后台计算机根据卡号的合法性,针对不同应用做出相应的处理和控制。
ID卡因其无需内置电源、使用寿命长、使用便捷等特点,在RFID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。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门禁系统:ID卡作为门禁系统的身份识别工具,能够快速准确地验证用户身份,确保只有授权人员才能进入特定区域。
停车场管理:在停车场管理系统中,ID卡用于车辆的进出控制,实现自动化管理,提高管理效率。
资产管理:通过为资产贴上ID卡标签,可以实时追踪资产的位置和状态,提高资产管理的准确性和效率。
身份认证:在需要高度安全性的场合,如银行、政府机构等,ID卡可用于身份验证,确保人员身份的真实性和合法性。
ID卡的优势在于其便捷性、长寿命和低成本。然而,与IC卡相比,ID卡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。例如,ID卡不可写入用户数据,其记录内容仅限于卡号,且卡号由芯片厂一次性写入,无法根据系统需求定制新的号码管理制度。此外,ID卡的安全性相对较低,卡号易于仿制。